减污降碳绿色先锋︱华川集团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变废为宝创新引领的产业典范
时间: 2025-01-02 12:26:56 | 作者: 斗式提升机
华川集团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由华川集团及旗下控股和全资子公司构成。华川集团是一家以造纸和固废处理为主、多业并举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始创于1966年,经过近60年的滚动发展,通过种种“废品”能源化、资源化、循环化综合利用,建成集废纸造纸、垃圾发电、热电联产耦合污泥处置集中供热、供气、供冷、污泥干化焚烧处置、污水处理、清洁运输、再生资源利用、污水沼气焚烧、大件垃圾和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低品位能源利用等项目于一体的 “资源双循环”流程,使各种“废品”重获新生,形成多元共富产业格局,同时进一步动静产业结合创新赋能,展示出减污降碳的独特魅力。
集团公司先后被授予浙江省无废工厂、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浙江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浙江省节水标杆企业、国家级绿色低碳工厂、“十三五”浙江省能源“双控”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华川集团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入选省级绿色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产业示范园,被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列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具有示范价值的典型案例,是浙江省全城无废城市现场会与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习生态文明思想浙江论坛活动考察点位之一。
华川集团坚持“低碳、循环、绿色”发展理念,把承担社会责任与发展企业产业有机统一,坚持以产业园为基地,全方面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双循环”,走出一条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共赢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资源“双循环”即社会层面的资源外循环以及园区层面的资源内循环。资源外循环,即以产业园为基地,以全社会废纸、垃圾等废料为标的,构建回收、处置、利用的循环体系,推进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利用。年回收利用废纸总量稳定在80多万吨,年处理生活垃圾超 100 万吨,年可处置污泥 36 万吨,年处理1万吨大件垃圾和4万吨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餐饮垃圾 250 t/d,厨余垃圾 250 t/d。在推进产业园全社会资源“外循环”的同时,华川集团格外的重视产业园固废、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等资源“内循环”利用,打通6条工艺路线,做到“吃干榨尽”,通过固废焚烧发电,年焚烧发电的造纸污泥3万吨,年利用造纸、印染生产中产生的固态废料10万吨。通过废水净化回用,最大限度节约优质水资源。通过废气循环燃烧,部分循环利用,可燃气体燃烧发电。通过蒸汽分级利用,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杜绝浪费。通过废渣利用,用来生产建筑材料和回收利用。以此来实现了节约世界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效益的目标,把“低碳、循环、绿色”理念,化为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实践行动。
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以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重点,从供给侧和消费侧共同发力,协同治理污染物和碳排放。能源供给上,实施电力和热力供应上的煤炭消费减量。通过焚烧发电、生产蒸汽提供电力,给周边100余家企业实施集中供热年供热量61万吨,约减排20万吨。实施垃圾焚烧发电厂提升改造PPP项目,总投资15.32亿元,年可节标煤约9万吨。实施集中供热二期工程,通过老旧低效机组淘汰改造,可减33397 吨标准煤,供压缩空气18737万方,减排20161吨。新建污水沼气和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可利用热值折算为标煤29760 吨。拟建屋顶光伏项目,铺设面积为 8 万平方米,有实际效果的减少3537吨二氧化碳排放。能源利用上,实施气冷电多联供和低品位能源的梯级利用,年可节省约5000吨标煤,减碳9000吨。新建气冷电多联供技术开发项目,配置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离心空压机、溴化锂制冷机组,减碳16万余吨。
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不断加大造纸产业、印染、热电等产业的技术和装备升级改造,使工艺过程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步降低,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造纸产业: 引进国际先进装备对原有1台 15 万t/a瓦楞纸生产线万吨/年低定量环保型箱纸板生产线万吨/年特种纸及生活用纸生产线亿平方米新型环保纸包装材料生产线技改项目。印染产业:建56099吨各类针织产品数字化提升集聚改造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540吨。热电产业:建垃圾焚烧发电厂提升改造PPP项目,焚烧垃圾产生的蒸气用于发电、供汽和供溴化锂;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炉渣用于环保砖、建筑骨料等。
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长期以来格外的重视污染物治理和减排工作,对园区废水、废气、固废等各类污染物高标准建设治理设施,不断推进“无废园区”建设。废水方面:投资580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中心,采用A/O工艺处理污水,后续接芬顿深度处理。年处理废水300余万吨。实施污水回用工程,将废水净化处理后,从污水处理厂提升到生产车间再使用。废气方面:每台锅炉配置1套烟气净化系统,采用“SNCR+旋转喷雾半干法+干法脱酸+活性炭喷射吸附+布袋除尘器+湿法脱酸+GGH(烟气再加热)+SCR”组合工艺,主要设备均采用国际一线厂家设备,尾气排放优于欧盟环保标准。固废方面:投资建设炉渣综合利用项目,含 2 条日处理规模 600 吨的炉渣处理生产线和环保砖生产线,对炉渣进行分选、预制,助力“水弹性城市”建设。
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积极构建基于资源循环利用、印染产业和造纸产业三大板块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垃圾焚烧发电厂数字化管理:开展智能收运生产控制管理系统、安全保安系统及智能宣展、监测系统等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1)监管智能化。引进海康威视和深圳智盈 WIS 系统,实现全过程点位、轨迹及视频监管。(2)控制智能化。引进日本 COM 成像控制管理系统,实现远程自动控制。(3)管理智能化。通过海康威视的高清探头与深圳智盈的管理系统,实现安保数字化系统生产车间同时提升工作流程。(4)宣展智能化。引进上海赛野公司,用数字化手段,将工艺流程形象化、生动化。智慧环卫建设:通过建设智慧环卫系统,对各种垃圾进行分类运输,送到集团公司辖区内的专业处理车间:常规垃圾四分法中的厨余垃圾送到餐厨利用项目;可回收物废纸箱送到造纸车间,废旧衣物送到化纤丝造粒项目,废塑料送到塑料颗粒项目;其他垃圾送到垃圾焚烧发电车间,实际做到集收、运、处置于一体。印染园区数字化改造:建立园区智慧能源平台和碳排放信息管理平台,为入园企业集中提供“水、电、汽、气”,并实时监测节能控制和余热回用系统,为印染行业从单一装备的智能化向整体工厂的智能化转变提供样本。
华川集团在全力做好双循环同时,进一步动静产业结合,加大以碳排放为纽带的创新赋能。固废项目:建设1台日处理量为750吨的普通工业固废焚烧炉和1台15MW背压式汽轮机组,对现有工业废弃物全部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年处理普通工业固废量为25万吨,节约标煤耗量10.4万吨,减碳27万吨。秸秆项目:实施义乌市秸秆收储利用中心建设项目,通过建设秸秆数字化收储中心,实现绿色能源回收+高值纤维制浆,年可利用秸秆3万吨,减排6500吨。
(一)园区重点工程建设:通过建设重点项目18个,总投资约70亿元,综合减碳159万余吨。其中已建项目9个,投资39亿元,减碳74万吨;在建项目5个,投资19.2亿元,减碳29.5万吨;拟建项目4个,投资11.8亿元,减碳55.8万吨。
(二)减污降碳做法和成效:1.大规模资产金额的投入绿色产业技术改造:加大绿色造纸产业升级,提质增效。建设垃圾资源化设备,消纳义乌全部城乡生活垃圾。提升燃煤污泥耦合解决能力,使“污泥垃圾”变废为宝。全面强化无害化排放,尾气排放优于欧盟环保标准。使用先进污水净化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水-气-固多个重点项目助推园区低碳循环:全力发展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生活垃圾处置样板工程。污水+原水+水资源利用项目有效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率。废纸回收利用项目打造系列“名牌产品”。餐厨垃圾利用项目建立综合示范模式;3.在线监控监测全覆盖支撑环保装备使用最优化:建设中央控制室 3个,对造纸、垃圾焚烧发电、污泥焚烧等重点生产线,建立数字化中央控制室,实施中央集中监控,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实现在线监测全覆盖。对烟气、蒸汽、水等流体,在各个关键节点设置数字化在线分析监测设备,全天候监控生产线,建立主要排放物实时公示屏。对颗粒物、二恶英、氮硫化合物等排放实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把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环保监控装备投入巨大,建设全流程、全天候环保监控体系,确保产业园排放指标优于欧盟环保标准。4.环境保护管理机制较为完善:加强环境保护认证,形成企业全产业链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深入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上下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理念的树立和各项制度的落实。定期宣传“低碳、循环、绿色”理念,培养员工立足岗位做贡献、当好环保卫士的自觉行动。
(三)努力建设生产与生态和谐、产业与城市融合的绿色产业园:华川集团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格外的重视以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系统推进社会层面、园区层面资源“双循环”体系建设。加快产业升级与园区环境再造,污染物与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实现能源+产业+污染物处置多环节循环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其中协同试点内的污水沼气和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及气冷电多联供技术、低品位能源梯级利用项目、飞灰保温资源化技术,以及PPP资源利用模式、绿化废物项目等均可为其他城市开展资源循环和减污降碳工作提供先进性参考,具有极大的示范推广意义。
(一)管理创新:园区以“双碳”目标为指引,不断深化节能环保、产城融合的生态产业园建设,创新管理制度,全面打造“低碳、循环、绿色”循环经济示范园。制订符合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要求的产业规划。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建筑垃圾、园林处置物、废旧纺织品等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储备。加强完善准入、监测、评估、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动态管控园区层面污染物和碳排放情况,促进减污降碳协同长效治理。完善垃圾分类科普馆,提升虚拟现实、互动体验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打造智能化科普馆。建设“双循环”科技走廊。展示园区4大特色、5大外循环体系、6条工艺路线,建设低碳产业文创园。
(二)技术创新:全力发展技术创新,其中“污水沼气和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及气冷电多联供技术开发项目”为减污降碳示范性项目,具有技术、设备、工艺先进性。有效改善锅炉运行工况,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实现蒸汽热能阶梯式多级利用。
(三)多能互补、多能互储供能方式:采用多能互补、多能互储供能方式,发展源网储荷一体项目并实施能源梯级利用,提高用能效率,通过社会大循环的物质流和园区内小循环的能量流有机结合,提供绿色能源,完善产业功能。
(四)科技攻关:实施污废水减污降碳协同处理及再生利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与造纸行业碳减排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两个列入2023年度第一批“领雁”研发攻关计划拟立项项目清单,为后续更好推进减污降碳工作把好技术关。
(五)推广意义:华川集团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主动承担保障民生需求、减少区域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在能源供给、产业转型、废物利用和处置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每座城市、园区都需要推进经济-产业-环境协同发展,均存在绿色、循环、高效处理污泥、沼气、固废等资源的问题与挑战,华川集团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为减污降碳角度实现工业园区绿色低碳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与经验,也为义乌市区域层面解决发展要素制约问题提供了出路。
华川集团秉承“以人为本、循环高效、绿色环保、百年企业”的经营目标,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同时为地方政府引进的新产业(吉利、正泰、欣旺达公司等)提供绿色能源所需,继续在绿色能源供应,无废细胞建设及资源双循环等方面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建设生物质电厂等方式提升生物质燃料利用率及碳减排研究;实施华川新型包装板材制造基地项目;实施年处理五万吨飞灰保温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新增10000m³/d污水处理工程(含10000m³/d水回用工程);拟与水务集团合作共赢,通过水处理公司尾水再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等项目。把公司发展成资源可循环、低能耗、低排放的循环经济体系,争取早日建成近零碳绿色生态无废循环产业园。